乐鱼体育登陆:
恒温23摄氏度的实验室里,仪器嗡嗡作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紧盯着显示屏,等待样本的检测结果出炉……6月25日,在第38个国家禁毒日来临前夕,记者走进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探访神秘的国家级“毒品解码器”。
刚到实验室,记者就被满地整齐摆放的塑料水瓶吸引,“人们的日常生活代谢最终都将排入城市生活垃圾污水,通过对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的生活垃圾污水的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实现对当地毒情形势的评估和研判。”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环境要素毒品监测科副科长罗莉娅说。
目前,实验室已对全省21个市州的180个污水处理厂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评估,重点监测水体中、、氟胺酮、依托咪酯等89种常见毒品及新精神活性物质指标。
监测数据能精确到什么程度?“在1升污水里,哪怕只有0.1纳克的毒品含量,也能检测出来。”罗莉娅补充道,“相当于往兴隆湖里倒1克毒品都能被检测出来。”
在污水监测实验室旁,工作人员正在处理一包包纸袋,里面装的是人体毛发样本。通过检验测试3厘米长的头发,就能得知头发的主人6个月内是否有吸毒行为。与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相比,毛发具有取样方便、不易掺假、不侵犯个人隐私、存储条件相对温和、追溯吸毒史时间更长等优势。
“收到样品后要进行清理洗涤干燥、称量、研磨提取、过滤、上机检测这5个步骤。”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生物样本检验鉴定科副科长杨丽说,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检材的称量精度高达十万分之一克,高精密仪器还要对同一份检材进行两次平行检测,让毛发真正成为“沉默的证人”。
记者了解到,这里除了要进行涉毒案件的体内样本检验鉴定工作,还要负责省内重点人群的日常毛发筛查以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毛发抽检检测工作,每年要检测3万余份检材。
走进实验室常量分析区,技术人员正在仪器前忙碌。“近年来随着毒品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就像不断变形的‘化学千面人’,快速以新面目出现。”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毒品检验鉴定科副科长杨荣极指着一台台仪器说,“这里就是揭开‘面纱’的重要战场。”
实验室里,高分辨质谱仪如同精密的“化学雷达”,核磁共振波谱仪则像透视眼,能看穿毒品分子的每一个化学键。面对变化多端的毒品替代物,这些科学检验测试手段能让披着伪装的毒品原形毕露。“几年前,我们在一起零包贩毒案件缴获的物品中发现一种未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技术,最终确认该物质为的类似物甲基胺酮,立即报送上级部门,该物质已于去年7月被列管。”杨荣极介绍。
自2024年7月列管4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以来,国家禁毒办通过毒品滥用监测发现,去年按品种列管的尼秦类和咪酯类物质又出现新的替代品,并在国内发生滥用危害。今年6月,国家禁毒办决定将尼秦类物质和1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纳入管制,其中多种物质就是由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率先发现的。
“掌握列管物质全系检测、及毒品替代物动态监测、城市污水定期监测等技术,打击效能明显提升。”杨荣极介绍,毒品实验室依托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全方位汇聚监测数据信息,系统构建毒情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持续筑牢安全屏障。(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