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开展·考察日记丨科技城里的“科技链”

SUCCESS CASE
高水平开展·考察日记丨科技城里的“科技链”

首页 > 成功案例 > 小九直播回放

高水平开展·考察日记丨科技城里的“科技链”

时间:2025-04-26 01:26:20   作者: 小九直播回放

  新华社天津2月25日电(记者尹思源、王宁)天津市宝坻区有一条智能网联公交车线路,车上没有司机,只配备了一名安全员,搭车从宝坻站动身仅需18分钟,就能抵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在京津冀协同开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1周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这儿,看到了这座科技城的“科技链”。

  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用的重要渠道,打破“一亩三分地”,共下“一盘棋”,统筹开发运营,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共同之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顾子城介绍,中关村与宝坻区“牵手”协作以来,两边一起建立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开展有限公司,担任园区运营开发。从那时起,中关村和宝坻区就紧紧“链”在一起。

  “这条智能网联公交车线路,便是京津联动的生动表现。”这条线路由云控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运营,项目担任人苏森介绍,项目以清华大学在智能轿车范畴的技能堆集为根底,构建起车、路、云协同运转的“最强大脑”。

  一辆无人驾驶轿车停靠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协同开展中心前。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摄

  记者坐在智能网联公交车内,一路平稳行进,每到路口红绿灯总会像“长了眼”相同当令切换成绿灯。

  苏森指着路旁边不起眼的“路灯杆”和记者说,信号灯“耳聪目明”的隐秘就藏在这些“路灯杆”里。它们身上既有路牌、信号灯等看得见的信息,又有激光雷达和各类传感器,凭借AI算法,“看不见的信息”也在不断传输。“咱们还接入了才智站台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约车小程序等,在宝坻区完成了完好的智能网联公交运营生态。”苏森说。

  自2024年2月运营至今,这条智能网联公交车线个发车班次,安全行进路程数近4万公里。

  在宝坻区智能网联公交演示线路运营中心的云控渠道大屏幕上,车辆方位信息、区域内的交通状况等一望而知。“依托类中关村生态系统,北京研制、宝坻转化的形式更加老练。”苏森指着大屏幕说,“现在咱们的开发团队也逐步生长,咱们的研究成果也能在北京和河北的部分地区落地。这条科技链渐渐的变长,链上的成员也渐渐变得多。”

  京津冀协同开展严重国家战略施行11年来,三地逐步齐备协作机制,集合要点工业,确认了“六链五群”的工业协同工作要点。近年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科技城,工业集聚作用初显。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轿车工业为例,天津瑞科自动化技能有限公司、卡酷思轿车部件 (天津) 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成投产,链式效应进一步强化。

  “这儿既有联动京津的区位优势,又有杰出的营商环境。企业通过多方比对挑选这儿,也是看中了这儿的工业集合效应。”天津瑞科自动化技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金国说。

  这是2月24日无人机拍照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摄

  站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高处环望四周,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项目建造如火如荼。不只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轿车工业,新一代信息技能、高端配备制作、生物医药等工业也逐步会聚成群,一幅京津冀协同开展的新蓝图在这儿缓缓打开。

  自2017年正式破土动工以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累计注册市场主体1800余家。2024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税收同比增加13%,固定资产出资同比增加31.8%,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加62%。

  “未来,咱们将坚持以人聚产的理念,继续播种好京津冀协同开展这份试验田,打造京津协作利益共同体,深化利益同享机制,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城市配套,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造先行探路。”天津市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说。